看了上百张图片,一会儿喜欢美式,一会儿喜欢北欧风,真的要装修了反而不知道怎么选。
纠结艰难程度堪比选男朋友/女朋友。
来,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,核心无非是信息爆炸,自己在万花丛中迷了眼,无法做出决定。
怎么更好的收集图片和装修干货?
大多数人都是东一榔头,西一榜头的收集图片。
今天看到微博上的外网居家美图很好看,保存到手机里。
明天Ipad上刷到家居类APP的案例,又很心动,顺手下载了。
到头来想找好看的墙漆,反而脑子一懵,我曾经在哪个地方看到过喜欢的墙漆颜色来着?
发现了么,收集了一大堆信息,因为太零碎,到头来反而什么都没用上。
那怎么能,随时随地,迅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装修知识和图片呢?
要把收集来的图片和干货都放在同一个软件里
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找一个电脑,平板电脑和手机上都有的app。
这样在一个电子设备上记录下来的东西,会自动同步到其他设备上。
如果想把图片和干货都记在一个地方,那么印象笔记或者onenote都挺适合的。
这类APP有个特别大的好处,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放。
比如书,大家喜欢看的《小家越住越大》和 《这样装修不后悔》,里面知识点很多,甚至有人体力学的图片,可以用手机拍下来或者扫描下来传到笔记里。
假如想把文字和图片分开整理,那么完全可以在图片类APP上开个账号,放自己喜欢的图,比如Pinterest。
不仅可以拍下来随手上传,还可以分享给家人和设计师。
最妙的是,家里人看到合适的图,也可以上传到这个账号。
Pinterest本身就可以把图片归类成文档,并且打标签,很适合存储大量图片。
至于单独储存文字,石墨就可以实现实时保存,外加多人编辑,除此之外还有小程序方便在手机上看。
如果不嫌麻烦,也可以定期把手机里的图片和文章同步到家里的电脑。
不过,假如真的想去建材市场,看看柜子和板材,还要提前在电脑上查好资料。
去了之后,很可能早就忘的干干净净的了。
怎么梳理这么多图片和资料?
这么多家居图片,如果只是单纯的放在一起,不去进一步整理,当然会觉得这个好看那个也好看。
所以,收集同步了图片以后,需要拆分并且给图片打标签。
分类
为了搞清楚那么多图片到底怎么分类的。我去偷窥了一下设计师的文件夹。
风格+空间,是设计师最常用的一个分类方法。
比如说,美式的厨房,客厅或者欧式的卫生间和客卧。
如果是小白,根本分不清风格,最好还是单纯的按照空间去分类。
也有的设计师会用空间+元素的分类方法。
比如厨房和客厅分别归类成空间中的文件夹。
家具和材料又分别归类成元素中的文件夹。
如果是干货的话,可以按照设计,施工和材料来分类。
布局,户型的优缺点和一些经典的案例,都可以算作设计。
施工则包含水电改造、油工、木工、瓦工等等。
材料呢就是指板材,比如说门、木板、踢脚线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么分就够了。如果再细分,比如从材料细分到墙,地板和天花板未免太细致了,反而耽误功夫。
打标签
看到喜欢的图片,要去进一步分析,你到底喜欢图片中的什么?
就算是今天喜欢图片A,明天喜欢图片B,也可以找到图片里的共同点。
说白了就是,100张图片里,各有各的好,但你喜欢每张图片里的胡桃色床。
胡桃色床,就是那个元素。
拆分元素的时候,可以按照户型,设计和功能来。
有些图片看起来宽敞通透,浑然天成,但其实这是因为人家层高4米,斜顶,采光还特别好。随便放个床和吊灯,都好像掉进了梦境里。
同样的布局放在2米5的一室一厅里,就是悲剧。
因此,在拆分图片的时候,要先看户型,跟自己家户型很不相符的,就直接排除掉吧。
觉得图片中户型跟自己家差别不大,就可以着重去拆分功能和设计元素。
卫生间的三分离,没有踢脚线的房间等等这些都是功能元素。
设计元素,简单粗暴的来说,就是你觉得哪些好看。
波西米亚风的地毯又或者鹅卵石形状的沙发,只要你觉得美,都可以算作设计元素。
我喜欢这张图里的功能元素是,用玻璃门来干湿分离
我喜欢这张图片里的设计元素是,波西米亚风的沙发
慢慢的标签越来越多,不同图片中找到的相同的元素越来越多,自己就会从混乱中理出头绪。
原来我喜欢的是卫生间四分离+深色墙漆+多功能家具。
筛选
把图片分类,打完标签并不是万事大吉了,相反这才刚刚开始。
每隔一段时间就整理一下图片才是王道,这个过程很漫长,并不是某段时间突击一下就可以完成的。
刚开始或许觉得什么都喜欢,但慢慢,就会变得很理性。
知道有些照片只是看起来有格调,但并不实用,不是真的适合自己。
筛选的时候有几个技巧。
图片中太复杂或者太简单的布局,都很难实现。
复杂的布局中,家具,颜色,甚至踢脚线都要相互配合。
一个环节掉链子,就破坏了整体感觉,普通的设计师很难游刃有余的搭配出来。
而看似极简,四面都是白色家具的图片,其实实现起来更难。
要全屋加石膏板把踢脚线隐藏起来不说,还要做定制家具,要多贵有多贵。
如此复杂的风格,没有一定审美很难营造出效果
看似简单,其实都是定制家具,造价不菲
另外,有些图片完全是P出来的,就算完完全全按照照片去搭配,也配不出那个效果。
怎么判断是不是P的?多观察照片里的小物,植物啊,床品啊,是不是有纹理和质感。
整个过程中,需要时不时的跟设计师讨论。
毕竟设计师更专业,会给一些中肯的意见。
免得自己疯狂迷恋某个元素,但在家里根本无法实现。
床头上的隔板几乎要融入于墙,很不现实
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?
现在你已经一一分类打好标签,把不合适的图片剔除掉,重复了5-10次这个过程,只剩下做决定了。
从价格出发
好的设计师,可以用低价,去表现更繁复的风格。
但那是好的设计师,咱们普通人请的设计师,还够不上大师级别。
硬要用很少的钱,去装很贵的风格,太勉强自己了。
中式和欧式的造价贵一些,因为造型多且复杂,又要昂贵的家具来营造高级感。钱没花到位,根本装不出来那个感觉。
无印良品风格就适合预算紧张一些的朋友。
简单的刷个白墙和原木色家具,就可以打造最基本的无印良品风。
因此,从预算出发来确定自己想要什么,是个比较实际的选择。
从家具出发
我家在装修客厅的时候,是从一个小小的角落开始的。
从这个角落无限延伸出去。
刚开始只是摆了画、书、地毯和酒,没有任何风格可言,简单至极。
后来又觉得家里的墙可以换个颜色来配这个小角落。
刷了墙又觉得可以换个落地灯和书桌。
慢慢的,整个家都变得不一样了。
所以,没有头绪的时候,可以先选家具。从一盏灯,一个沙发,一个桌子开始。
选定了家具,刷什么墙漆和铺什么样的地板就容易多了。
从选沙发开始,一点一点扩展到墙面和地面
从材料出发
常常,设计师会把不同家具材料的样板放在一起,看看哪一种更搭。
比如说,深灰色的墙纸和浅灰色的地板加黑色的橱柜,把这些产品的小样,摆在一起,就可以感受到家里大致的氛围。
大家也可以从材料出发,积攒起自己喜欢的样品,把样品放在一起,看看效果。没有样品的可以用彩纸来替代,比如墙漆。
这样一来,在脑海中组合了千万遍的场景,通过这样简单的方式落了地。
想象中总会有误差,可眼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。
除此之外,从材料出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,可以随心所欲的换搭配。
金色的扣手不好看,那银色的,黑色的呢?
可以搭配出几套,同时摆出来,看看自己喜欢哪一种氛围。
其实从上百张图片选出来自己心仪的,很简单。
平时细心地积累,分类和筛选,再从价格,家具或者材料出发,就能搭配出一个温柔的家啦。